搜索
180-2886-2882
快捷导航

中国名河览胜

[复制链接]
随风飘雨 发表于 2011-12-29 11: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明始自河流,这是亘古不变的。在中华大地上,自北往南,由西向东,奔流着数不清的大江大河,几千年流淌奔涌,几万年生生不息,他们在人们的心理构成中,凝结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一种图腾和象征:她们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从尧舜始,江河孕育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留下了深邃的思想和智慧;她们经历了频繁的战争,造就了名垂青史的英雄和史诗。
  自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是以江河做依托成就其伟业,而文人骚客们更不会舍弃这巡阔浩荡,包容万千的名川大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大量的诗词歌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那气魄、那胸襟,只有在我们中国这块土地上、在这些奔涌的江河之中,才能见到;也只有生活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才能体会得到。

2008610174139410_2.jpg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气势磅礴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高耸的昆仑山到浩瀚的太平洋,她经草原、越沙漠,劈开莽莽的黄土高原,滋润丰饶的华北大地,汇聚百川,行程万里,孕育了我们灿烂的文明,也荡涤了我们广阔的胸怀。

  历尽沧桑的黄河,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见证。远古的开创、秦汉的统一、唐代的繁荣、近代的耻辱、百年的奋斗。黄河用她丰美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亿万子孙,用温暖宽广的胸怀孕育了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灿烂的华夏文化。那永远奔腾向前的激流,记载了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那滔天浊浪前屹立的中流砥柱,更代表了我们民族不屈的精神。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随风飘雨 发表于 2011-12-29 11: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雨 于 2011-12-29 11:14 编辑

2071534_095642042_2.jpg
  
                            长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长江,从高山雪地走来,蜿蜒东去,如势不可挡的滚滚铁流,一路过关夺隘,冲破重重险阻,倾泻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劈开重峦叠嶂的云贵高原,越过丘陵起伏的四川盆地,切穿险峻挺拔的巫山山脉,汇聚到广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奔腾入浩瀚无垠的东海。

    长江,中华第一长河,她以博大的胸怀孕育了华夏大地丰富灿烂的文化,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繁衍不息的炎黄儿女,以神奇般的造化之力,造就了众多美不胜收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大动脉,那永不停息的奔流,记载了我们民族的荣辱兴衰,更代表了我们奋斗不止的精神。
 楼主| 随风飘雨 发表于 2011-12-29 11: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86693_110515741461_2.jpg
                         黑龙江
似黑色蛟龙一般蜿蜒奔腾于我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是世界著名的十大巨川之一。在曲折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满、蒙、朝、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一起活跃在黑龙江流域,共同开发和保卫着这肥沃的土地,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神州大地上从南到北的四条大江之一,黑龙江与长江、黄河、珠江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各族人民,以自己所特有的民族习俗和文化,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在古代,黑龙江有浴水、完水、黑水之称。14世纪成书的《辽史》始称黑龙江。黑龙江所经之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土壤中富含黑色的腐殖质,因而被地表水带入江中,使得江水青黑幽深;世居黑龙江流域的满族,称它为“萨哈连乌拉”,“萨哈连”即黑的意思,“乌拉”意为“江”。黑龙江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水色微黑,状如游龙的这条大河,被冠以黑龙江之名,确实既生动又形象。

    黑龙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界河。它穿越中国、前苏联和蒙古。从海拉尔河河源算起,黑龙江全长4370千米,流域总面积184.3万平方千米;在我国境内的长度为3474千米,流域面积88.7万平方千米。黑龙江的长度,在我国仅次于长江、黄河而居第三位。年径流总量达2700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珠江,也居全国第三位。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北源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大民共和国东北部的肯特山麓;南源额尔古纳河,其上源又分为三支,其一源于我国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的海拉尔河。南、北两源在我国漠河以西的洛古村汇流后始称黑龙江。
 楼主| 随风飘雨 发表于 2011-12-29 11: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7320362269_2.jpg

                               珠江


珠江是我国南方的最大河流,也是中国的第四条大河,包括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水系,全长2200多千米,流域面积约42万多平方千米,在我国各大河流中均占第四位,而其径流量年平均3400亿立方米,则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珠江流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沿海地区,降雨量与单位面积产水量均为各大河之冠。由于珠江流域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都较优越,更使它以丰饶的物产、繁荣的经济,与全国其他各大河流争雄。它所孕育的岭南文化,在中国文化大谱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珠江先后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珠江流域94.5%都是山地和丘陵,加之有些地段分布着石灰岩,这种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的水蚀作用下,发育了不同形态的岩溶地形(国外称为“喀斯特”)。有的石峰平地而起,挺拔峻峭,犹如一支擎天巨柱;有的石峰相连成簇,构成各种奇特的形态,有的似象,有的像虎,有的若狮,真可谓是“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溶洞内犹如迷宫,石笋、石钟乳千姿百态,因而珠江自云南江源流向南海的途中,景观分外妖娆。
 楼主| 随风飘雨 发表于 2011-12-29 11: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1-110604120216391.jpg

                    淮河

横贯我国中原腹地的滔滔淮河,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大河。它蜿蜒东去,千年流淌,整个流域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经济文化开发较早的地区,孕育、滋养着朴实、勤劳的淮河儿女。

    在我国大江大河中位居第六的淮河,其源头不像长江那样扑朔迷离。早在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典籍《禹贡》上就记载着“导淮自桐柏”。确切地说,她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又称大复峰)。

    巍峨挺拔、郁郁葱葱的桐柏山,位于桐柏县城西南。沿着陡峭山路攀上主峰太白顶,有一修建于唐代的古寺,名曰“云台禅寺”。古寺的北面,有一眼清澈明净的泉井,井内有泉眼三处,虽久旱而不竭。这里,就是千里淮河的源头。

    泉水从井旁石壁中沁出,流不多远,又潜入地下,行约半里,再从枯藤缠绕、青苔覆盖的峭岩间流出地面。如此盘来绕去,潜入钻出,逐渐由细流而成小溪,又由无数小溪汇合成小河,直到桐柏县城以西15千米处的小镇固庙,才开始形成河床。因此,历史上曾把固庙视为淮河之源。

    淮河从太白顶起源,潜流入崖,穿谷越滩,迂回曲折地冲出峡谷,开始了它奔腾东流的历程。一路上,南北两侧山地、丘陵和坡地上的众多河流顺势向淮河汇集。而淮河则以包纳百川、不辞细流的宽广胸怀,接纳众多支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陡涨。特别是在穿过崇山峡谷、丘陵洼地之后,淮河在安徽正阳关与颍河、(三点水加界)河相会,骤然变为一条宽阔的主干流,形成了“七十二水归正阳”的奇观。

    淮河西起桐柏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为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古以来,淮河与秦岭、白龙江的连线就作为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早在《晏子春秋》中就有“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记述,形象地指明了淮河流域作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的特征。

    淮河从源头到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洪河口,长382千米,是它的上游。这一段淮河穿行于山地和丘陵之间,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点,水流比较湍急,暴涨暴落。自洪河口到江苏省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为中游。淮河中游北岸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南岸为江淮丘陵,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从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到三江营或扁担港入黄海为淮河下游。从河源到入海口,长度大约为1000千米。

 楼主| 随风飘雨 发表于 2011-12-29 11: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9010109286970G.jpg

                           漓江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曲折南流,经灵川、桂林、阳朔、平乐、昭平等县市,至梧州市汇入西江,其下游称桂江,全长437公里。漓江最美的景色是自桂林至阳朔一段长约83公里的水程,两岸风景奇优,不但山青、水秀、石美、洞奇、还有深潭、浅滩、流泉、飞瀑等胜景,唐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对这里的景色更是绝妙的写照。故千百年来,一直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漓江胜景除桂林城区沿江的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山、象鼻山等之外,自象鼻山顺流南下,直至阳朔,一路奇峰屏列、碧水潆洄,青山如出水芙蓉,绿水如锦罗飘带,真是“一江流水千幅画”、“天然美景胜画图”,泛舟江上,如置身于迷人的天然画廊。今人心醉,使人迷恋
 楼主| 驴友网官网 发表于 2011-12-30 10: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黄河   呵呵···      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 黄河黄河 我也是黄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驴友网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18028862882

公司地址:桂林市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

运营中心:广西省桂林市七星区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

邮编:514000 Email:lvyoushequ@163.com

旅游社区有限公司   ©2015-2024  驴友社区网  版权所有©驴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