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80-2886-2882
快捷导航

藏区孩子是我们“驴友”的牵挂

[复制链接]
驴友网 发表于 2013-9-2 10: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a43c30932d4cab4453f3ce77f3dc6af.jpg
    口述实录

    历史既是由风口浪尖的人写就的,也是由无数小人物的奋斗史构成的。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的人生命运,都应该是媒体关注的——这里讲述的是亲历者自己的故事。

    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没读过什么书,却走了不知多少的路。旅游已经成为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几乎每年都会和驴友出发去接受大自然的感召。去过的地方很多,经过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处风景,看到的每一块石头,我都能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像倾听了一段不一样的故事,身心都会舒畅起来。尤其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征服自然的成就感让我更觉得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管工作多忙,我都一直坚持这样的旅行,从没停止过。每当朋友们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会对此痴迷,我会简单地回答他:就是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我酷爱旅游,多半是受父亲的影响,因为他就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曾梦想着能够环游世界。但那时条件艰苦,工作又忙,他只能趁出差时到周边的景区转转,回家来就给我们描绘那里的美景和风情。还拍了很多照片,自己洗印出来给我们看。所以我从小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想着有机会一定要走遍世界。同时,我还跟着父亲学洗像、学摄影。一放学,我总喜欢钻进父亲的暗室,跟他一起洗照片。

    我这人身体素质特别好,有超常的运动细胞,是排球二级运动员,整天总有消耗不完的精力。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联系同学、朋友组织各种旅游活动,五台山、北戴河、青岛这些周边地区没多长时间就让我们玩遍了。然后我们又策划去更远的地方探险,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同一处美景,我们甚至会选择不同的路线、不同的旅行方式。就这样,我感觉旅游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变得坚强、有计划性、能吃苦耐劳,还提升了我的团队精神、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让我结识了很多好朋友。

    1997年春节,我从香港飞回天津,在飞机上随手打开了一本杂志,其中有篇《三路游西藏》的文章介绍有关西藏的东西深深吸引了我。其实我一直就很向往西藏那圣洁、神奇的高原,这一看有种触电般的感觉,我像中了魔一样,再也放不下,非去不可了。当我把准备自驾游西藏的想法告诉我那些驴友们的时候,没想到他们也都正有此意,大家一拍即合。

    策划路线、准备装备,一切安排妥当后,我们一行人就匆匆上路了。车在前进,天越来越蓝,越来越高,眼前由高楼大厦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原野和高原。我当时真是太兴奋了,每一片云朵,每一座高山都让我沉醉。“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和苍茫无己的蓝天;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和巍巍群山的峰巅。”巴尔蒙特的这句话用在这里恰到好处。那里的一切都使我兴奋、让我着迷、令我挚爱,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体会高原反应带来的轻微头疼,有一段时间没有品尝略带土腥味的酥油茶,我可能会六神无主。朋友开玩笑说:你人回来了,可是魂还留在那里。

    一年又一年,我们自驾车从不同的路线挺进西藏,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峰,也观赏着不同路线上不一样的风景,男人的自豪感、自信心不断得到满足,给人讲起我们的探险经历、旅途故事时也总会情不自禁地炫耀我们的勇敢和智慧。可是这样时间久了,说得多了,自己冷静下来一想,难道我们一次次走进西藏,除了让自己有了跟别人炫耀的资本,就不能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吗?

    人是最美的风景

    带着这样的疑问,那一次我们又出发了,除了欣赏沿途的风光,我们更关注到了生活在那里的人,特别是那里的孩子。

    那是在我们要返回天津的途中,我们的车子一直往前开,来到了一个牧区。远远看过去,隐约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路上移动,等把车子开近些再看,原来是一群小孩子正朝我们走来,他们个个晒得皮肤黝黑,脸颊通红,头发脏脏的还很乱,有的孩子衣衫破烂,有些地方都破得不能遮体。一见到我们,他们便等不及地伸出两只黑黑的小手讨要东西。之前我们曾听说在藏区经常会遇到些沿路乞讨的当地人,心里是有准备的,可当真看到这些最大十来岁,最小只有四五岁的孩子,这么拉着你、跟着你张着小手要东西的时候,心里还是特别痛,特别不好受。再对比着想想自己的孩子、城里的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大,穿着干净的衣服坐在教室读书的情景,就更替这些孩子们难过。

    车开过去了,我们好多人都忍不住回头看,眼前的风景没有变,还是那么美,可我们的心情变了,不管看到什么都会想起那群在荒野中张着小手向游人乞讨的孩子们。大家都在想,我们是不是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是希望,我们不应该让孩子们失去希望!回去后和大家一商量,一致认为,我们再去应该给他们多带一些衣服和文具,先解决他们的穿衣和学习需要。

    再次走进西藏,我们在藏北高原达果神山下,当惹雍错圣湖边,偶然结识了那曲地区尼玛县达果乡完全小学的孩子们。白玛央金,就是这所小学一个10岁的藏族女孩,她是个孤儿,刚上小学四年级。她和学校里另外178名同学一样,生活在幸运和不幸中。路途的遥远,生活的贫苦,甚至缺衣少食是他们的不幸,而学校地处藏北隐秘的圣迹达果神山脚下、当惹雍错圣湖旁边,风景壮美,天高云低,却是他们的幸运。当我们第一次把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和一些学习用具交到他们手上时,孩子们兴奋极了,大大的眼睛一双双都亮了起来,围在我们身边又是笑又是跳。而我们眼睛里却被泪水溢满了,这是一群多么可爱又多么需要爱的纯真、质朴的孩子啊!

    像很多驴友一样,作为一名多次进藏的资深驴友,挑战过海拔超过5000米以上的座座高峰,这已经着实满足过我的虚荣心。但自从我认识了那些纯真善良、生活艰难的孩子,我在意的不再是要征服什么了,而是我应该去关注什么了;吸引我的不仅是那里的景色,还有那些让我关心与牵挂的孩子!

    以前每次从藏地回来,我都会把我们沿途的影像资料、手绘的进藏路线图、拍摄的风光和当地风俗照片以及相关资料发到网上。自从结识了那些孩子们之后,我的镜头里不再仅仅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和静谧的湖泊,而更多的是一张张孩子稚嫩却坚毅的面庞,还有一个个藏民淳朴的微笑。我渐渐发现这些勤劳的人们才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是他们记录着西藏的文化,是他们讲述着西藏的故事。我已经渐渐地从征服那些高山大河转变为想要走入那里人们的内心。我经常会把那些孩子们的生活照片、特写镜头放到网页中去,是希望更多喜欢西藏的人能有机会走进牧区,和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孩子们,关心他们、资助他们,让他们和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种转变,我的家人和朋友都看在眼里,他们比以前更加支持我,还特别鼓励我把这件有益的事做好。我父亲就曾对我说,我是年纪大了,身体差了,要是早些年,说不定我都要跟你去做好事、善事呢!有了家人的支持,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条公益的路上行进。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那么一次,在我出发前,身体一直都不太好的父母,同时病倒了,为了便于照顾他们,我把他们一起送进医院,住在一间病房。平时都是我和妹妹两个人轮流照顾他们,现在我要进藏了,扔下这一对病人我怎么能放心?取消这次出行吧,高速公路口一队整装待发的驴友们又在期盼着我这个队长给他们带路呢!父亲可能看出了我的左右为难,他像是猜透了我的心思,招招手把我叫到他的床边,对我说:“你不是计划着今天出发吗,怎么还没走啊?”我当时心里一震,脸上尴尬着正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父亲接着说:“你不还是领队吗,你不去他们也去不成,赶紧走吧,这有你妹妹和阿姨照顾着,我跟你妈没事。”看着父亲那眼神,既是理解也有羡慕和嘱托,更有我之前从未认真体会的慈爱,而那一刻,我才明白,我一直都不是一个人在旅行,我是带着父亲曾经的梦想,带着家人、妻子还有孩子的支持在行走。这么多年,如果没有他们的默默支持,我又怎能在西藏、在全国各地到处自由地驰骋?

    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更坚定了我再为藏区孩子们做事的决心。美丽的景色的确会让人沉醉,而人才是这其中最炫的风景。

    一本影集一片爱心

    历时十年,九次进藏,我拍摄的照片累加起来一共有多少,连我自己也数不清。闲暇的时候我会常常把这些照片拿出来整理一下或展示给周围的朋友们看,有朋友就建议我,那么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么美的风景照片,为什么不把它们结成集子,出一本个人摄影作品集。朋友的话提醒了我,我就想,仅把它们作为旅游纪念收集起来的意义并不大,如果我能通过出影集让更多的对西藏旅游感兴趣的人、有爱心的人,通过收藏它为藏区的孩子募集资金,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帮助孩子们受更好的教育岂不是更好?

    我的朋友们一听我的这个想法都很赞成,提了很多好的建议,很快就组织了十几人的核心团队。平时大家工作忙,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忙影集的事,从前期的碰头会到后面的定照片、联系印刷、文字采写……每一项工作都是大家共同商讨完成的。大家经常开会到深夜。从十万多张的照片中挑选入册的照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挑选出拍摄效果最好、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我还特意把我的老师请过来帮忙,他是摄影方面的专家,经他手的照片每一幅都是佳作。老师的要求高,但是当时照片拍摄的目的只是记录那一瞬间的美景和人的美好,并没有从专业角度拍摄,这让照片的筛选过程更加辛苦,每一幅入册的作品都是精挑细选。面对繁琐的工作,每天忙到深夜,有时累得都不想再干了,可是看到朋友们都还在坚持,还把这件事当成了一项事业,再想想藏区的那些孩子,我就恢复了信心,有了动力。不仅是这样,还有一个朋友,是他,让我自始至终坚持到现在。如果他还在现在肯定已经收到我的影集了。他就是我们的登山英雄杨春风。我当年是通过天津首位登顶珠峰的小任介绍认识老杨的,他和我一样,是个旅游爱好者,几乎没有他没去过的地方,他曾攀登过全世界海拔排名前十二的高峰。知道我筹备制作影集为孩子们筹集资金后一直很关注这件事。还说一定会来和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可就在我们加班赶制影集时,一个噩耗传来,老杨在登山时死在了塔利班恐怖分子的枪口下。但就在他出事前几天,还通过卫星电话催问影集的印刷进展并叮嘱我为他多留几册,他还在高山上特别为我们的活动写下寄语。善良的他心里不仅装着座座高峰,还惦念着达果乡小学那179名孩子!谁想到那几行寄语竟成了绝笔。将影集制作完成也算帮老杨了了一份遗愿吧。

    在义卖现场心里还是挺感动的,我和朋友们长久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有很多爱心人士愿意伸出援手帮助那些孩子,我从心里感激他们,他们的一份付出会给那里的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希望。有些人特意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看着影集,听着志愿者讲述大山里的故事,有的孩子听完就对自己的家长说:我们也可以帮助他们吗?

    现在我们已经为藏区的孩子们筹得善款二十余万元了,活动还在继续,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帮助那些孩子们。等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再一次进藏,带着募捐来的善款购买衣服和文具,送到达果乡小学的孩子们手里。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尽一份力,献一片情。

    感受讲述者

    山水有界 大爱无疆

    8月10日早上九点,友谊精品购物广场《藏十年》捐售活动现场,虽然太阳毒辣辣地晒着,但赶来参加此次活动的人们已经开始聚集,他们的热情似乎比这太阳还炽热。活动的主角、《藏十年》摄影集主作者刘剑更是忙得满头大汗,签字、售书应接不暇,而他脸上呈现出的兴奋与快乐却是那么纯真、动人。

    认识刘剑好几年了,印象中的他总是穿着一身运动装,健壮的身躯和黝黑的皮肤使他总是充满活力。他平时话不多,可一聊起旅游,一说起西藏,就会兴奋不已、滔滔不绝,眼中还会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而每次见面,他不是刚从西藏回来,就是又在准备下一次去西藏的行程。前不久有消息说,他现在做的是把他进藏十年的摄影作品结集出版,同时也在举办一次大型义卖活动,为藏区的一所小学筹集资金。

    今天看到的这本摄影集,黑色封面上那白色“藏十年”特别醒目,接着南迦巴瓦峰犹如一位仰卧的长发少女,在一缕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神秘气息跃入眼帘。随后,刘剑指着那照片上一群奔跑的动物告诉我,这就是他的绰号“藏野驴”的原型,它们体形不大,但十分矫健,褐色的身躯仿佛和土地融为了一体。听此解释,细细一想,这似乎也很像刘剑自己,身体强壮、善于奔跑,同时也为人和善、钟情大地。

    摄影集中最动人的还不是这美丽的风光,而是一张藏族小姑娘的脸,是那双明亮、坚毅、纯净又充满渴望的眼睛。刘剑说:“遇见她是在一个牧区的小学校,当我把镜头对准她时,那双眼睛仿佛穿透了我的灵魂。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放不下这双眼睛,忘不了这个眼神,走到哪儿藏区的孩子们都成了我的一份牵挂。”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刘剑每次进藏都会想着给孩子们带些文具、衣物,后来就想到了以自费出版摄影集义卖的方式,为藏区的这所小学集资助教。他们还在影集中设置了一张很特别的明信片,它像传书的鸿燕,在摄影集的义买者和藏区的孩子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筑成爱心的纽带。

    而刘剑说,他发起这个活动的初衷,一是想让没有到过藏区的人,通过他们的影集欣赏那里的美丽风光、了解那里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其中,给那里的孩子们更多心灵上的抚慰与精神上的支持,这些应该比任何物品都更珍贵。

    由此我也发现,如果说十年前的刘剑只是一个有着强大征服欲、荣誉感的单纯“驴友”,那么现在他已经成了充满爱心的天使、传递真情的纽带,是他及他的队友们让爱不再有高山大河的阻隔,让你的心与我的心贴得更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1106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关注我们:驴友网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18028862882

公司地址:桂林市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

运营中心:广西省桂林市七星区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

邮编:514000 Email:lvyoushequ@163.com

旅游社区有限公司   ©2015-2024  驴友社区网  版权所有©驴友网